“剥皮牛”不是牛,“鸳鸯”不是鸟,粤菜“洋名”难起,如何跟老外说得清?此前,新快报一区一菜板块报道了西关美食译名五花八门“考起”老外的事情(详见7月17日新快报A23版《谁知盘中餐 Show Me是烧卖》),引起不少读者共鸣。新快报记者近日走访发现,五星级宾馆十分讲究菜名翻译,但如何将粤菜译得信、达、雅,仍是一项艰巨任务。比如,“胡椒味菜剥皮牛”和“琥珀锦绣鸳鸯丁”都不能直译,只能分别译为Fried Fish with Pickle & Chili和Fried Shrimps & Pork with Cashew Nut,否则真是会让外国食客“蒙查查”。
手撕鸡不译“手撕”不够传神?
近日,新快报记者从新开张的白天鹅宾馆处拿到早茶、中餐以及婚庆的中英文对照菜单,发现菜名都进行了翻译。不少食客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菜单翻译得很准确,但英文译名总缺少一点粤菜“味道”。
比如,白天鹅宾馆的“香麻手撕鸡”译为baked chicken with sesame,有食客说,“手撕”没有体现。而不少老外都知道咕噜肉是Gulou rou,但白天鹅宾馆没有采纳这种音译,一道咕噜豆腐,译为sweet-sour bean curd(酸甜豆腐)。
与此类似的情形也出现在东方宾馆,该宾馆最新一季的自选套餐菜单中有“菠萝咕噜肉”一道菜,译为sweet and sour fried pork with pine(酸甜炸猪肉和菠萝)。
据东方宾馆工作人员介绍,该宾馆菜名是聘请专业公司进行翻译,每个菜名都需要咨询厨师具体做法并进行反复沟通。如菜名中出现元宵节、正月初七人日等中国特色节日,则更需反复推敲。
翻译菜名难在传达饮食文化
针对粤菜菜名的翻译问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英语学院副教授石静接受了新快报记者的采访。石静曾在英国留学,2010年,她参与了由荔湾区旅游局发起的西关美食英文征名的活动,为该活动提供指导意见。
石静认为,白天鹅宾馆的“手撕鸡”没有译出“手撕”是考虑了多种因素。在英语中,可以用shredded表示食材用刀具等利器切成丝状,这个和我们说的“手撕”有差别。如果译为shredded by hand又显得罗嗦。译者权衡之下,还是决定不在菜名中加入“手撕”这个意思。
石静说,要在简短的菜名中传达美食包含的饮食文化是很困难的,如果意译太繁琐,就只能音译,后面再加英文解释。她举例称,“波罗粽”就颇难翻译,因为就连她这个土生土长的广州人也不了解黄埔区的民俗。如果不是一些黄埔朋友告诉她“波罗”的意思,她还以为是水果“菠萝”呢。
最重要译出食材和制作方法
石静告诉新快报记者,翻译菜名最好采取音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至于菜名翻译过程中的取舍问题,则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大致的原则是把主要食材和制作方法表述出来。
比如,白天鹅宾馆的菜单会把“烧卖”译为“蒸熟的猪肉饺”(Steamed Pork Dumplings)。而国外一些唐人街的餐馆中,“烧卖”会根据粤语发音音译成siu mai。在《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中采用了音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但使用的则是普通话发音shao mai,再在后面加注释steamed pork dumplings。至于咕噜肉,石静赞成白天鹅宾馆和东方宾馆的意译法,认为将“咕噜”译为sweet-sour和sweet and sour都能准确地表达菜肴的食材与味道。
她还举例说,东方宾馆的“厨师捞鸡”译为steamed chicken with special ingredients。其中,“厨师”强调的是这个菜是店家厨师的拿手绝活,菜谱当然是保密的,也是独一无二的,所以用special ingredients(特别制作)来表达。东方木须肉译为Dong Fang sauteed sliced pork,eggs and black fungus,则是采用了意译,把食材和主要制作工艺都翻译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