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口译翻译时,经常会遇到“没话说、说不清”的难题——听懂了,记下了,思路也有,确如鲠在喉,不知如何表达,着实有一种“爱你在心口难开”的苦楚。
说,是完成口译任务的最后一步,说不出,说不好,也就无所谓译的好。说,是输出。要有输出,首先要有输入。语言是输入的基础。要练好嘴皮子,请先从语言学习习惯入手。
首先,请重视你的母语。
由于外语非母语,多数同学把大多数的精力都放在了外语学习上,耳朵里听到是外语广播,看的是外语小说,练习的也只有外语口语。口译是双语作业,中文和外语就像是口译员的两条腿。双语基础都要过硬,才会走得踏实,走得放心。越到学习的后期阶段,中文表达的问题就越突出。有志于做口译的同学,请重视自己的母语学习,改变轻母语重外语的学习习惯,学会双语并重,两条腿走路,不做跛脚鸭。
时间紧、信息量大,是口译员面临的巨大挑战。口译员要分秒必争,口译员要学会把话说短,把话说简。想做口译的同学,请读一些古文。古文不是之乎者也,它是中国语言精炼美的体现,古文阅读有助于提高语言的简洁度。此外,古文阅读可以帮你积累熟语和成语。英到中时,如能熟练应用成语和熟语,译文添彩不少,读古文可以很有效的提升个人的语言素养,让你的口译不再是湖面浮萍,而成为舌尖上的艺术。
其次,请改变字对字、一对一的词汇记忆方式。字对字的词汇记忆方式,固化语言,就好比在一棵树上挂死,很难实现口译中的灵活转换,一旦忘词,自然就会卡壳,无法输出。学习口译的同学,要学会一词多译。遇到一个词语,要问问自己:“这个词我能不能用英语或汉语把意思解释出来?这个意思,我知道几个词汇和表达?”比如,“降低\减少”,不能只是down、decrease,也可以是decrease、decline、reduce、 descend、diminish、 fall、 drop、 sink, lower、cut、mitigate等。
另外,遇到不懂的生词,不要只停在字面意思。请多查字典,把意思吃透。要养成举一反三,刨根问底,灵活转换的习惯。如果把会议比作一场战斗,那么词汇和表达就像是口译员的口粮。手里有粮,心理不慌。词汇储备越多,用起来自然越轻松。
再次,词汇要灵活转换,句子亦然。口译,是在忠实发言人源语意思的基础上,脱离语言躯壳后的在语言再加工。不是在翻译字面意思,二是在翻译话面意思。要做到脱离语言躯壳,就要学会一句多表,一句话要用多种方式进行翻译。一句多表,有三种方式。一是,更换词语,在不改变句式的情况下,输出表达;二是,更换语法,比如以从句代替分词结构、主动句转换成被动句,进行输出。三是,更换句式,长句变成短句。例如: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已有两百年历史。译文可以是:
1、The friendly exchanges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American people enjoy a history of over 200 years.
2、The friendly exchanges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American people date back to more than 200 years ago.
3、The friendly exchanges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American people started more than 200 years ago.
4、The Chinese and American people started friendly exchange more than 200 years ago。
不一样的说法, 一样的意思,殊途同归。要做到口译中的从容,首先要学会口译中的灵活。
此外,语言学习,要日积月累,也要与时俱进,要学习一些新词和热点词汇的用法。想做口译的同学,可以每天读新闻(故事)、听新闻(故事)、说新闻(故事)。所谓说新闻(故事),有两种含义。一是在读完或听完新闻后,请进行双语复述,将新闻讲出来。口译,是说的艺术,只有说出来,口译才可谓口译。二是,每天五问自己。一问自己是否知道今天最热点的三条新闻或者微博最热三条话题;二问自己是否可以用中文把它讲出来;三问自己是否可以用外语把它说出来。四问自己对这些事件的看法是什么。五问自己是否能把自己的观点,以逻辑性的语言双语进行三到五分钟的阐述。说新闻,一可以提高自己双语表达;二可以跟进最新实施,积累信息;三可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一石三鸟,何乐而不为。
以上资料由成都翻译公司整理发布,如您有需要翻译的文献资料可以联系成都翻译公司。